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欲扬先抑法(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作文训练(四)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欲扬先抑法班别 姓名 学号 一、表现手法解析1、什么叫欲扬先抑法?答:它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 , 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注:简单一点说为先“贬”后“褒”。)2、欲扬先抑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运用这种表现手法,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使人物前后的感情形成鲜亮的对比,从而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阅读范文,加强认识父爱伴我成长 自从我记事起,我就很少见过母亲快乐地笑过。我们很少见过自己的父亲,兄弟姐妹几个就像是一群孤儿。一年三百六十多天,父亲好像总不牵挂家中妻子和儿女。只是到了春节期间,才偶然回到家中,这时我们才可见到这样的“父亲"。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竟然就是这般模糊。曾记得我六岁那年,一个男人来到我的家中,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包,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皮鞋,衣服满是灰尘,这哪里是我的父亲呀!他整个人看起来简直就是我见过的乞丐!只见他从包里面拿出一些糖果、铅笔、圆珠笔和小本子,还有一沓凌乱的钱,递到了母亲的手中……久别儿女,父亲原来想抱我们一下,亲我们一口,但我们见此情景,都害怕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过年时别人的父亲总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一起玩耍,小孩子可以在自己父亲的怀里撒娇……而我有什么呢,我的父亲,年复一年,都是这样匆忙地回家,又这样匆匆地离家……几年下来,也有没有见过几次面,我总觉得我们之间隔了一堵厚厚的墙壁。时间匆匆,岁月飞逝,我们也就这样长大了。带着艰辛,我也上了初二。那天,在课堂上,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的那个父亲,在家境如此颓唐的情况下艰难地维持一家的生计,还是如此关怀牵挂着儿子。特别是父亲月台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那一情景,更是让我伏在课桌下偷偷抹眼泪。夜里睡觉前,我拿起课文反反复复地读了很多遍,想想自己这个家,想想日渐衰老的妈妈,想起了已经两年不见面的父亲,我的心里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此时的我,似乎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父亲就在我的身边。由于初三学习紧张,晚自修后我不得不留在学校学习。有一天晚自修,我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一个电话,叫我自修放学后回家。我不知道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