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疫情期间医疗污水有效处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如何处理?消毒剂的大量使用是否会对饮用水造成影响?在疫情期间,这些与水有关的话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参加编制《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方案》)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编制依据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和《技术方案》,指导各地以定点医院、接收定点医院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集中隔离场所为核心,把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转与末端消毒措施落实两大环节,将粪大肠菌群和余氯作为核心指标,严格监管医疗和城镇污水处理和消毒工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参加编制了此次的《技术方案》,他同时也是非典疫情期间参加编制相关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的专家之一。同样是全国暴发的重大疫情,同样是编制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指南,王凯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2025 年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是一场仓促的遭遇战。而现在随着法规标准、基础设施等的完善,可以说这是一场更为从容的阻击战。”王凯军说。他介绍说,相比于 SARS 期间的仓促编制,2025 年以后,国家先后正式发布实施了约 11 部法规指南和技术标准法律规范,构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污水处理技术标准体系。这些相继发布的准则尤其是涉及医疗废水等方面的标准和法律规范,例如 2025 年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25 年开始实施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法律规范》,2025 年发布的《疫源地消毒总则》等,成为了此次《技术方案》的编制依据。这些标准法律规范了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有效防治了医院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法律规范了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转管理,保证了医院污水的达标排放,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时至今日,我国在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了数量和质量上的飞跃。梳理《技术方案》不难发现,虽然强调消毒灭菌,同时要求了接收定点医院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消毒工作,但并未做其他具体规定。“主要原因就是近二十年来,城镇污水和医院医疗废水的处理设施,逐步达到了基本的全覆盖,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成绩显著,同时加强了运转管理的监督,根据现有规定执行即可满足当前排放要求。”王凯军说。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 月底,全国共有 10113 个污水处理厂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