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实行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往往会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造成公共危机。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而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讨论越发被人们重视。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预防为上的原则,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必须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突发事件多种多样,有些是可以预防和提前消除的有些则是无法避开的,像地震、洪灾等,但可以通过各种预防性措施将危害减轻至最低。因此,预防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对主要包括开展应对突发事件培训、健全有效的应对机制、普查和消除风险隐患、加强信息预警和报告工作、组织必要的训练与演练等。一、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 (一)对各级人员应急管理的培训 结合各级政府日常工作,对于防汛、防火、以及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就要做到未雨绸缪,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而对队员的培训,应当着重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要着力培育和提高队员敏锐的鉴别能力。突发事件在其酝酿、发生、进展过程中,必定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作为一线生产员工,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要认真观察参加者的心态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推断。二是要着力培育和提高队员的快速应变能力。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要快字当头迅速果断实行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局势,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绝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突发事件造成损失往往是由于麻痹大意产生的。三是要培育和提高深刻反思能力。对已发生突发事件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剖析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的方法,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要亡羊补牢,实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补救工作。 二、普查和消除风险隐患 风险隐患排查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