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129运动纪念一二九运动ppt课件模板目录contents•一二九运动历史背景•一二九运动经过与影响•一二九运动精神内涵解读•当代青年如何传承一二九运动精神•纪念一二九运动现实意义与价值•总结与展望CHAPTER一二九运动历史背景01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今北京)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03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01日本侵略加剧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日益加剧,华北地区面临严重危机。02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状况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着日本侵略和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双重压迫。诉求民众迫切希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二九运动正是民众这一诉求的集中体现,学生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民众生活状况及诉求CHAPTER一二九运动经过与影响02123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地区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华北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亡高潮。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运动爆发原因及导火索主要参与力量和组织形式学生群体一二九运动主要由北平各大高校的学生发起和参与,他们通过罢课、游行示威等方式表达抗日救国的决心。市民阶层运动得到了北平市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市民们纷纷加入游行队伍,声援学生的抗日行动。工人、农民等社会力量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工人、农民等社会力量也逐渐加入进来,扩大了运动的影响力和声势。12月9日游行示威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遭遇军警镇压游行队伍在行进过程中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多人受伤被捕。学生坚持斗争面对军警的镇压,学生们并未屈服,而是继续坚持斗争,通过散发传单、发表演讲等方式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运动过程中重要事件回顾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一二九运动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不抵抗政策,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一二九运动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一二九运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和抗日主张的正确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对当时社会政治格局影响CHAPTER一二九运动精神内涵解读03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坚定立场01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对日本侵略,呼吁全民族抗战,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彰显02学生们在运动中展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抵御外侮、振兴中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03学生们通过游行、示威等方式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呼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爱国主义精神体现自由思想的宣扬学生们在运动中倡导自由思想,反对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提倡思想解放和言论自由。对民主自由价值观的传播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主自由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诉求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呼吁建立民主政府,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民主自由思想传播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展现了革命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在后来的中国革命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学生们在运动中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这种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革命斗争精神传承CHAPTER当代青年如何传承一二九运动精神04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民族观一二九运动不仅是抗日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