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6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进展规律和信息技术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进展。本文通过发掘教材内容的心理因素,设计教学环节、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老师自身要求等方面,尝试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地探究。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进展规律,采纳多种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及措施,帮助学生个体和整体主动认识、调节、进展自我心理,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体形成良好心理素养,最终推动学校素养教育的全面实施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可行的和常用的一条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进展的过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养,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进展,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究。那么,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呢?一、挖掘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内容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的最基本方法。只要真正树立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学科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例如在讲述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修养的课程中,老师可通过列举从网络、媒体中收集到的各种网络陷阱个案,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各种案例,让学生加强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又如在教学生使用 Microsoft PowerPoint 制作幻灯片的课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心理幻灯片文稿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