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活动〔制定〕华而不实,缺少实效性 表现: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老师在教完了 3A Unit3 水果类单词后,制定了这样一个活动来巩固教学内容:全班分成 8 个小组,各组自选一种水果作为组名。然后每组的每一个同学轮换到黑板上画一种水果并说出相应的英文,哪一组最先完成,哪一组就得胜,老师奖励水果,获奖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奖品"This is my apple/banana/orange'。竞赛过程中同学的兴致高涨,气氛空前热烈,活动的重点成了竞赛哪一组同学跑得快,画得快,而水果单词的朗诵、运用却被弱化了。 分析:在以上这个案例中老师把活动的目的局限于同学的兴趣培育,过分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使同学处于失控状态,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同学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育。其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课前老师不遗余力的精心制定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同学兴趣;课上同学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喧闹,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课后,同学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对策: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老师制定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活',"乐',"玩'中,制定必须以同学为本,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老师应在遵循同学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同学生理、心理进展的必须求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同学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制定每一个语言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活动制定要合计同学的实际水平,应该围绕同学的已有经验去展开,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同学能做到学以致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但要避开杂而乱,要以语言知识作支撑,做到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各个活动的安排要有层次和梯度,满足同学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必须要。活动应环环相扣,使同学自然地逐步提升语言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流畅性,使每个活动在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同学在参加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评价大而空洞,缺少针对性 表现:评价缺乏实效性,没能抓住评价的最正确时机,促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二是评价缺乏多样性,没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同学积极参加;三是评价缺乏准确性,没能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促进同学思维能力提升。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同学学习兴趣索然,老师教学忙碌疲乏,而且使课堂评价难以达到目的,英语教学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这里选取上述有问题的两个课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