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重点内容面部 1、☆何谓面部“危险三角”?其临床意义如何? 危险三角:鼻根和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临意:面静脉无完整的静脉瓣,此区域感染时,可经其交通途径而致颅内感染。2、试述腮腺浅叶的形态、位置、毗邻及穿出结构的排列关系 (1)形态:略低向外侧、尖向内侧的锥体形位置:位于面侧区毗邻:上缘与颧弓、外耳道以及颞下颌关节相毗邻;下平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浅部向前覆盖与咬肌后面的浅面,后缘与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相邻;浅面被皮肤、浅筋膜、覆盖;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传出结构:①腮腺管 ② 血管、神经:纵行(颈外动脉,颞叶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合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面神经分支与面横动静脉,下颌后动静脉与上颌静脉,颈外动脉,上颌动脉与耳颞神经。3.☆面侧深区的内容:翼内肌,翼外肌,上颌动脉,翼丛,下颌 N 的分支。头部1.☆颅顶部软组织的层次及特点?答:由浅入深分为:皮肤,浅筋膜,颅顶肌与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特点:皮肤--厚而致密,血管淋巴管丰富,损伤易修复。 浅筋膜---(1)血管神经多伴行,放射状走行。(2)动脉吻合支丰富,易出血且愈合迅速。(3)神经分布相互重叠,需切口处补充浸润麻醉。(4)淋巴回流方向分区不严格,额区淋巴回流至下颌下淋巴结,枕区回流至枕淋巴结,顶区回流至耳后淋巴结。 帽状腱膜---致密坚韧,若头皮伤及帽状腱膜,伤口裂开较大。(esp.横向断裂)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1)组织薄而疏松,活动度大,头皮撕脱伤多发生于此。(2)范围广,若出血或积脓可蔓延至全颅顶 (3)临床上称为颅顶的“危险区”。 颅骨外膜---致密结缔组织。与颅顶骨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出血范围局限。2.☆如何鉴别颅顶皮下(浅筋膜内)、腱膜下和骨膜下血肿? 答: 皮下出血时,由于血管壁被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创伤断裂后不易自行愈合,故出血较多,需及时压迫或缝合止血。腱膜下出血时,范围广,可蔓延至全颅顶。骨膜下出血时,范围局限。3.颅顶部软组织大面积撕裂伤(常因暴力牵拉所致)多发生在哪一层?答:腱膜下间隙。7.☆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安排及联属关系如何?答;两侧海绵窦经鞍隔前后的海面间窦相通,因此,一侧海绵窦感染可以蔓延至对侧。海绵窦前达眶裂内侧部,与眼静脉,鼻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