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用药的分类及原则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最高,而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至于胆囊炎、胆石症、病毒性肝炎、肝重肿大、肝硬化等肝胆系统疾病也非鲜见。因此,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在临床治疗学学上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临床医师和患者在选药和用药方面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针对性不强。临床用药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部分。现把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分类和应用原则综述如下。一、 消化性溃疡用药(一)药物分类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包括抗酸药和抑酸药。抗酸药多为碱性物质,口服后能中和胃酸,因而可减弱或解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如吸收性抗酸药碳酸氢钠等;抑酸药包括 ⑴ H2 受体阻断药,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⑵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2、胃黏膜保护剂。多为胶体制剂,除能中和胃酸外,尚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以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溃疡面的腐蚀、消化作用。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等;3、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4、中药和其他药物,如甲氰咪胺、胃黏膜素、乌贼骨、瓦楞子等;(二) 用药原则1、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2、假如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正规抗菌治疗。二、 肝脏疾病用药(一) 药物分类药物治疗一方面着眼于保护和滋养肝细胞,以求恢复肝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另一方面希望减少结缔组织的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大多数药物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按其药理作用分类为:1、抗肝炎病毒药,主要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如拉米夫定等;2、保肝药,抗肝细胞坏死药、促进肝细胞修复药、免疫调节剂、解毒和保护肝脏药。如肝泰乐等;3、抗肝昏迷药,主要纠正肝脏对因氨转化环节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血氨过多,减轻肝昏迷等脑病症状。如谷氨酸等。(二)用药原则1、 用药个体化原则 一般的急性肝病,给予对症治疗,进行积极的支持疗法。只要争取时间,促进病变消退和肝细胞再生,并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大多能自愈。对于大多数慢性肝病,其病变过程一般不易消退或逆转,治疗上应尽可能减少已有的病变,阻止病变继续进行,保护肝脏剩余功能。严格控制药物滥用,禁酒、戒烟,并预防感染。肝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以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一般不需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