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孩子多接触社会,培育孩子的探究能力、社会情感、交往能力,现在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其中让幼儿参预小调查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小调查是一种调查讨论,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实际情况的考察、了解与分析讨论。小调查”既是一个特色活动,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强调事件现场的调查,调查者的直接参预及有机运用观察、访问、记录、沟通等方法进行看、闻、问、访。《3-6 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一起寻觅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究与发现。在实践中,老师抓住孩子的每一次调查机会,密切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时常进行反思调整,形成为了小调查”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一、把握趣味,合理选材选材即选择调查主题,它是调查活动赖以开展的前提。而选择有趣味的主题能将幼儿的注意力紧紧锁定于调查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抓趣: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选材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这就要求老师平常多多关注孩子的兴趣走向,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小兔乖乖”是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小兔子喜爱吃什么更是孩子们想知道的,我们及时抓住兴趣点,让孩子们进行猜想,猜想后进行调查。调查后的集体沟通中让孩子们亲自验证,验证的结果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青菜、萝卜、面条、饼干、大米、米饭,有几只很大很壮的灰兔居然喜爱吃肉。调查验证的结果使老师和孩子们获得了不少。这些随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进行调查的活动,会对孩子的进展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激趣:将个别孩子的兴趣转化为大部份孩子的兴趣。当个别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而这一兴趣点又非常适合孩子探究时,老师就要将个别孩子的兴趣转化为大部份孩子的兴趣。中班孩子展开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内容之一:我爱吃的粗粮。粗粮内容当时是班里一个孩子提出,他妈妈最近在减肥,为了有更好效果,妈妈在家吃粗粮,孩子到学校后把这个内容说给小火伴们听,小火伴们听后,都对这个内容表现出兴趣。于是,老师及时激发这个兴趣点,觉得这个兴趣点非常适合孩子探究,在班里不断拓展,及时将个别孩子的兴趣转化为大部份孩子的兴趣。(三)引趣:将偏离的兴趣点引向正轨有时,幼儿的兴趣点比较大,内容比较广,不适合孩子探究,或者与教育价值偏离,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使兴趣点转向正轨。有一天早上,几个小朋友发现自然角的金鱼缸打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