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理能力调查讨论一、调查目的3 岁的吕博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他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师过去喂他,自己一饭也不吃。刚开场时我以为他不舒适,可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我从与吕博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吕博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不过吃得到处都是饭粒,还常常撒饭,奶奶嫌他把衣服弄脏了,从此就不让他自己吃饭了,一直喂他吃饭,结果造成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独立吃饭。在我班,不会独立吃饭的幼儿还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为了培育幼儿自理能力,就必须对他们的生活做相应了解,使他们在动手动脑自理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培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手,养成爱动脑思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二、调查方法1. 观察法:指讨论者根据一定的讨论目的、讨论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讨论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方案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2. 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根本讨论方法。3. 调查法:为了到达设想的目的,制定*一方案全面或比拟全面地收集讨论对象的*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一结论的讨论方法,就是调查法。三、调查结果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从小、中、大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还是父母帮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帮洗等。四、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家长过度溺爱,承包幼儿各项任务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对幼儿的干预过多,这也不许去那也不许做,束缚了幼儿的思想,限制幼儿的活动,承包幼儿各项工作。因此导致许多幼儿生活不能自理,时时等待家长的帮助。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逝,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开展缓慢。〔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效劳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不必急于让他自己动手,而且孩子越小越难教,等长大了,自然学得也快。家长自觉或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