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摘 要:施工用电的漏电保护器设置多不合理,尤其是开关箱漏保设置不全,一漏多用,漏电保护器为控制触电事故的最有效措施,应当设置合理,灵敏可靠,定期检查。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通病,分析,防治措施一、建设单位1、未及时办理施工许可证,导致安监手续,入场监督及塔吊安装审批滞后,该现象在政府工程中比较普遍,是导致监管不力,行为不法律规范的首要环节。措施:应当及时主动办理提前介入手续,建设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并进行严格把关。2、不根据相关规定提前拨付安全措施费,导致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措施;主管部门应对安全措施费支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二、监理单位1、监理人员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简单批个同意本方案了事,不懂深基坑,高边坡,塔吊,模板,脚手架,吊装等常见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计算或缺乏经验。措施:① 监理公司设置专兼职安全监理工程师,对各项方案审查情况进行重点或专项抽查。② 组织安全专项培训,项目部间相互介绍经验,鼓舞自学,发表论文。③ 建立初审制,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初步详细的审查并书面要求施工单位仔细修改后重新报审。2、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监督不力,缺乏责任心,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留下免责依据即算交差。措施:① 监理公司应制订安全检查制度,明确现场安全监理职责,抽查现场安全情况。② 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排责任心强,安全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③ 项目部应当定期检查现场安全,督促整改,必要时下停工令或向主管部门报告。三、施工单位1、企业未建立专家论证制度,未配备足够的专家级人员,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签字了事,未真正起到把关作用。措施:主管部门应对不同级别企业专家配备数量和资质做出规定,并纳入年检,以改变低级别企业专家数量与承揽工程级别不符合的情况。渐渐配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专家组成员名单应发至各项目部以备现场监督。2、各项目部未能根据相关规定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或名为专职,实为兼职,架子工等少数工种经培训持证上岗人员数量不足。措施:① 主管部门加强培训力度,以解决人员数量不足问题。② 监理单位严格把关,建设单位应予支持。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中安全依据不正确,不全面,引用法律规范过时,安全措施内容缺乏针对性,深度不够,尤其是中小项目照搬现成模块已成普遍现象。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