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_第1页
1/111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_第2页
2/111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_第3页
3/111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提要:辽、金两朝在接受华夏文明之后,都以正统相标榜:辽承晋统,金承宋统,并企图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的依据。蒙、元一代,围绕着宋辽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正统之辨。明代士人普遍否认辽金正统,纷纷重修《宋史》,其旨趣不在于订讹补阙,而在于另创义例。在清代,宋辽金正闰之争本当是一个颇有忌讳的话题,但当清朝统治者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最终也否定了辽金正统。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辽金 正统观 德运 华夷观念 自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后,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学说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百年前,梁启超在《新史学·论正统》中总结出历代正统之辨的六项标准,其中之一是“以中国种族为正,而其余为伪也”。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自始就是与种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它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一 契丹王朝之正统论与德运说 辽朝虽然始终坚持草原本位,但自从燕云十六州汉地入辽后,文化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契丹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一个明显的标志便是华夏正统观念的形成。辽代前期,契丹人以“蕃”自居,自外于“中国”。辽朝人中国意识的觉醒,大致是兴宗以后的事情。自重熙年间起,辽朝开始以北朝自称。重熙二十一年遣使于宋,“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道宗大康七年《萧孝恭墓志》,首行称“北朝大辽国……萧孝恭墓志铭”。辽代中晚期石刻中,常见“南瞻部州大契丹国”或“南赡部州大辽国”的说法。根据佛教的地理概念,中国属于四大部洲中的南瞻部洲,郑樵说:“释氏谓华夏为南赡部洲。”唐宋石刻中以南赡部洲指称中原王朝的例子比比皆是。辽人既自称为南赡部洲,则是自比于华夏之邦。辽道宗的言行最足以说明契丹统治者从“夷”到“华”的文化立场的转变。道宗曾作有一首《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松漠记闻》卷上记述的一个故事更是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大辽道宗朝,有汉人讲《论语》,……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则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卒令讲之。”这实际上就是金、元时代人所竭力张扬的“中国而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华夷观念。契丹人传统的青牛白马故事反映了本民族根的意识,而道宗末年修成的耶律俨《皇朝实录》却“称辽为轩辕后”,无疑是对华夏文化的明确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