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技术和并发症(全文)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 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 本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 10 %,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 20%〜30%, 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1.5-3 根据 ASD 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 学特点可将 ASD 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 ASD 的 60% 〜 70 %,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后者占 ASD 的 15%〜20%。缺损位 于房间隔的下部,因原发房间隔发育不良或者心内膜垫发育异常导致,其 上缘为原发房间隔形成的弧形边缘,下缘为二尖瓣、三尖瓣的共同瓣环, 需手术矫治。继发孔型 ASD 的总体自然闭合率可达 87%。在 3 个月以前 3mm 以下 的 ASD 在 1岁半内可 1 %的自然闭合,缺损在 3〜8mm 之间在 1 岁半 内有 80%以上的可自然闭合,但缺损在 8mm 以上者很少能够自然闭合。 ASD 的自然愈合年龄为 7 个月〜6岁,中位数为 1.6 岁。右室增大者的自 愈率为 9.5%,右室正常的自愈率为63.6%。大多数 ASD 儿童一般无症 状,亦不影响活动。多数患者到了青春期后才出现症状,大、中型 ASD 在 20 至 30 岁左右将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特别是 35 岁后 病情进展迅速,假如不实行干预措施,患者会因肺动脉高压而使右心室容 量和压力负荷均增加,进而出现右心功能衰竭,而且无论是否手术治疗, 均可在术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房扑或房颤),此外部分患者可因矛盾性 血栓而引起脑血管栓塞。对于手术干预的预后,据 Murphy 报道,术前无 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及心房颤抖的患者,早期施行关闭手术,生存率与 正常人相同,随访发现,24 岁前实施手术者,长期生存率与正常同龄同性 别的对比组相同,而40 岁以后手术者,生存率仅 40%,心房颤抖的发生 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成人ASD 患者,只要超声检查有右室容量负荷 的证据,均因尽早关闭缺损。另外,尽管传统上认为小于 10mm 的小型 ASD 无心脏扩大和症状,可不作外科手术治疗,但考虑到小型 ASD 可能 并发矛盾血栓和脑脓肿,而且这两种并发症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 60 岁 以后,因此成年人小型 ASD 也主张行介入治疗。目前我国 ASD 封堵术已经全面推广,经验已趋于成熟,对于条件和大 小合适的 ASD,成功率可达 1%。目前主要影响技术成功率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