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首先具体到每节课,备课时应有一个先后合计的分步思路,即面对一节课,应首先合计这节课要让同学学到什么--即知识与技能,今日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能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然后合计要让同学怎样学即过程与方法,由于同学初次接触"周长'这个概念,同学的熟悉还是比较模糊,一下子难以建立"周长'的表象。因此,教学中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同学"剪一剪、描一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同学建立"周长'这个概念。最后合计怎样让同学愉快积极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备课,〔老师〕脑中有一个整体意识,清楚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实施就更有效。 其次,具体到一节课,三维目标的落实要有所侧重,不是平均用力,在每一节课中三个目标都清楚地展现出来是不可能的。《什么是周长》一课我认为应侧重于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当然并不是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排斥于目标之外,而主要是通过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为媒介来实现其它两个目标的。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把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说明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仍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性教学任务,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仍然是老师钻研教材和预设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让同学在猎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热爱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培育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富于革新的个性品质。每一课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所侧重,但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 最后,为了更好的实施三维目标,教学中要制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整合。现在新教材内容更接近同学的经验与年龄特点,很多也源于生活,但由于地域差异等原因,不少例题的〔制定〕与我们所教的同学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应一味地按教材教,而应把握教材宗旨努力挖掘资源,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制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力求使学习的内容与同学生活的熟悉密切相关,以便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进而结合内容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同时进一步促进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做到将教学内容熟悉化,生活化,让同学感到学问就在身边,使学习活动变得更生动,从而达到为同学的进展服务的最终目的。 2 让数学课堂更出色 1.老师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老师课前准备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