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目录•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空气成分与性质•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过程•常见呼吸道疾病与预防措施•健康生活习惯与呼吸道保健•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呼吸道结构与功能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组成及作用01020304对吸入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加温和湿润。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对吸入空气进行进一步处理。保护下呼吸道,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呼吸道内表面覆盖着一层黏膜,能够分泌黏液,黏附吸入的尘埃和微生物。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有许多纤毛,它们像“扫帚”一样不断摆动,将黏液和附着的尘埃、微生物等异物推向咽部,最终通过咳嗽或吞咽排出体外。黏膜与纤毛运动机制纤毛黏膜呼吸运动01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改变胸腔容积,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气体交换02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呼吸道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和血液流量,以及改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等方式,维持气体交换的平衡。神经调节03呼吸中枢通过神经调节控制呼吸运动,同时感受器能够感知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呼吸道对气体交换的调节02空气成分与性质大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0.8%,是人类及动物呼吸必需的气体,参与细胞呼吸过程,提供能量。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0.04%,虽然含量较低,但对于植物光合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二氧化碳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空气湿度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受地理位置、季节和气候条件影响。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舒适度产生影响。湿度空气温度随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条件而变化。寒冷空气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和呼吸困难,而炎热空气可能导致出汗增多和呼吸急促。温度大气压力受海拔高度、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气压变化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如高海拔地区气压较低,可能导致空气稀薄,引发高原反应。压力空气湿度、温度及压力变化有害物质空气中可能存在各种有害物质,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化学物质等。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微生物空气中还存在大量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和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和通风对于预防呼吸道疾病至关重要。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存在03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过程阻挡较大颗粒物,如灰尘、细菌等。鼻毛吸附较小的颗粒物,如病毒、过敏原等。黏液摆动将黏液和附着的颗粒物推向咽部,通过咳嗽或吞咽排出体外。纤毛过滤作用:阻挡颗粒物进入加湿作用:保持黏膜湿润鼻腔黏膜分泌黏液,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空气流通。咽部黏膜分泌黏液,保持咽部湿润,有助于吞咽和发音。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保持气道湿润,有助于气体交换。通过扩张或收缩调节鼻腔内温度,使吸入的空气接近体温。鼻腔血管咽部血管气管和支气管血管通过扩张或收缩调节咽部温度,进一步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通过扩张或收缩调节气道温度,确保吸入的空气温度适宜,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030201温化作用:调节空气温度04常见呼吸道疾病与预防措施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乏力等。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01症状:包括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02发病原因:多与过敏原有关,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03预防措施04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窗帘等。05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06遵医嘱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哮喘、支气管炎等过敏性疾病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播途径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010204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对肺结核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