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_第1页
1/60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_第2页
2/60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_第3页
3/60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 慎之先生过世一年了。他的死,就象他的一生,轰轰烈烈,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凡事件中人,必是某种精神的象征。李慎之,这位叱咤风云的思想老人,究竟象征着什么? 一年来,关于他的争论,不绝于耳。不少人将李慎之看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传人,甚至有“梁启超——胡适——顾准——李慎之”的自由主义道统之说 。李慎之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为大家所公认,但自由主义是否有道统,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李慎之生前倒不大同意自称“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1999 年秋天他在香港访问,应邀到中文大学中国文化讨论所演讲,那年我在那里工作,参加接待。有听众问他,他当场断然否认。至少在公众场合,他是不太愿被简单地化约为某种意识形态的。根据许多人的回忆,李慎之生前很喜爱自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士大夫与自由主义,假如根据过去的传统/现代的二元思维,简直是对立的存在。哪种形象更接近李慎之呢? 死去的人物,最悲伤的命运,莫过于被某种意识形态谱系脸谱化或符号化。我猜想,智慧过人的李慎之之所以自称不无“落伍”的“士大夫”,而非时髦的“自由主义”,可能意识到生后某种宿命。自由主义固然是其最后决断的政治理想,但并非其人格的象征。李慎之在精神上所担当的,乃是从春秋战国孔孟夫子开始,为历代儒家仁人志士所发扬广阔的士大夫传统。 中国的士大夫精神,突出表现在天下兴亡的忧患意识、士志于道的理想主义和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先秦以降的中国历史,漫漫两三千年,基本上是一个以士大夫为中心的社会。其间,虽然屡受昏君、宦官、朋党和愚民的戕害,以道自任的士大夫们始终是历史舞台的中心人物,或喜或悲,或歌或泣,担当的是朝代的命运、天下的责任。到晚清民初,这些士大夫摇身一变为现代知识分子,但纵然西装革履,依旧包裹着一颗士大夫的灵魂。鲁迅、胡适、陈独秀、陈寅恪----,无不如此。不过,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之末,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工商社会的崛起、意识形态的消解和知识分子的学院化、专业化,士大夫作为一个精神性群体,终于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消逝了。 时间终结了。当满街人群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代俗儒着书立说,全为稻粱时,李慎之在苍茫暮色之中,发出了兀鹰般的绝唱。那个渐渐远去的中国士大夫身影,显得是那样的空旷、孤独和无望。 一,“老派共产党员” 在谈到李慎之的时候,我们要记住的,在所有其他的身份之前,他首先是一个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