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台诗真伪考辨 【内容提要】从柏梁台诗的用韵字、诗句排序看,柏梁台诗可以肯定是西汉时代的作品;从柏梁台诗诗句所附的官职、作者及诗句内容等情况来看,柏梁台诗就是汉武帝时代所作,绝非伪作。柏梁台诗不仅是我国最早同时也是很完整的一首七言古诗,而且也是联句诗体的鼻祖。对柏梁台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关键词】 关键词 西汉 柏梁台诗 七言古诗 联句诗体 一 问题的提出 汉武帝柏梁台联句诗,其故事背景始见于《三辅黄图·台榭》,称其诗为联句诗体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其联句诗内容始见于《古文苑》卷八、《艺文类聚》卷五十六和《三秦记》等书篇。清代以前的学者不仅皆以为其联句诗为我国七言诗的源头,并认为由此创立的。柏梁诗体是联句诗体的鼻祖。 柏梁台诗伪作问题是清初学者顾炎武开始提出的,他在《日知录》中说: 汉武《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云是元封三年作,而考之于史,则多不符。……又按《孝武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是为梁平王之二十二年,而孝王之薨至此已二十九年,又七年始为元封三年。……又按《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中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主爵中尉,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凡此六官,皆太初以后之名,不应预书于元封之时。……反复考证,无一合者。盖是后人拟作,剽取武帝以来官名及《梁孝王世家》乘舆驷马之事以合之,而不悟时代之乖舛也。 顾氏以梁孝王武生活年代不合元封三年及《柏梁台诗》所载官名多为武帝太初元年改官名之后的称名,推测其为"后人拟作"。从此学术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一种认为《柏梁台诗》不伪,另一种肯定其诗为伪作。 在认定其诗不伪的学者之中,大概又可分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近人丁福保、陈直等先生皆以为其诗不伪,而是俗本在官名之下妄加人名造成矛盾。丁福保说"《柏梁台》俗本,于每句官名之下,妄添人名,以致前后矛盾",主张"删其添入之名,仍复旧观"。陈直看法与丁福保相似,并把《柏梁台诗》中官名下添加人名的情况分为无从添注者,添注合乎元封三年标准者,添注者不能确定其是但亦不能确定其非者,显然系添注之误者四类。今人余冠英亦据宋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