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的利与弊 汉语拼音化的失败原因 汉语进展历经几千年,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最近网上有出现一阵拼音风,大家一个劲的打拼音字母,赶时髦,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汉语拼音化的产生与覆灭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 年10 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纳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 1951 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纳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讨论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讨论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 年 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 年 2 月12 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 31 个字母,其中有 5 个新字母,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辨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 年 10 月 15 日,北京进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提议采纳拉丁字母,毛泽东表示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经过一系列努力,《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法律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制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 1958 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纳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