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三跳与“呤哦调”的形成 【内容提要】越剧早期音乐以“田头说唱”形式逐步演变成“落地唱书”。该时期“四工合调”、“哀哀调”,吸收了湖州“三跳”的板式和帮腔衬词形式,开创了“呤哦调”调腔,解决了说唱长本书目的困难,“呤哦调”“起、平、落”的曲式结构,使越剧出现了戏曲调腔的初型也是越剧在孕育进展阶段一次重要变革。【关 键 词】湖州三跳/呤哦调【正 文】 一、湖州三跳与呤哦调的关系越剧发源于绍兴的嵊县一带,清道光年初,群众性歌唱在田头、晒场、纳凉、农闲、自娱自乐、非常活跃。贫苦农民以唱“彩头”沿门卖唱,以当地流行“宣卷调”为主,揉合“牧牛调”、“莲子行”等民间小调。经艺人不断的制造,逐渐形成几种基本曲调,其中有“四工合调”、“哀哀调”,在唱词中加入方言虚字,用以加强曲调的情趣,在曲尾帮唱部分用“四啊啊工合”作为衬字演唱,称之为“四工合调”。嵊县“四工合调”音乐成分,也有吸收舟山一带“翁州走书、蛟川走书”,及“绍兴莲花落,绍兴“工尺调”等句尾“四合合四工上尺唷嗳”帮唱接调原素。在吸收外地音调,必定要和嵊县本地音乐、方言俚语有关联,因地而变,因时而迁。经艺人在实践中运用,嵊县“四工合调”时期唱调出现以下主要特征:1.由主唱和接调两部分合成,接调、帮腔部分用“四啊啊工合”作为衬字。2.唱调基本结构为上、下句,一板一眼,用“一唱一帮”,上句,唱腔正词上句落“1”音,下句落“6”音,帮唱一般从正词末字或末二字开唱,曲调舒展流畅,帮唱曲调常数倍于正词的唱腔,旋律节奏紧凑,唱调帮唱部分多次出现。3.板式变化单调,缺乏起调、落调形式。唱腔音区略高,唱词紧密,特别拖腔部分曲调短暂。常常出现的“四啊四工合”接调帮腔多次反复。4.“哀哀调”也是产生时间与“四工合调”同期的一种唱书曲调,曲调比较舒展,帮腔中的“哀呀哀呀哀呀”衬词,有模仿哭调的成分,故名。唱腔为上、下句,一板三眼与一板一眼两种。两种唱腔上句均落“1”音, 下句落“5”音,其帮唱句由衬词与正词的最后几个字组成,先唱衬词, 后唱正词或重复正词的最后几个字。5.唱书内容是“福、乐、寿、喜”、“五谷丰登”之类彩头唱词。也有传说故事,家庭伦理,婚姻生活。以说唱为主,没有很多的表演动作,也有“套路”式的唱调体裁,称为“赋子”,即席编唱。演唱方式是无过门的徒歌清唱,随意性很强。例 1:“四工合调”和“哀哀调”是艺人常用调腔。在“落地唱书”时期,“四工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