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矿区矿井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矿井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在煤矿生产死亡事故中,矿井运输死亡事故仅次于顶板事故而居第二位。综合分析行业发生的矿井运输死亡事故,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业人员自伤;另一类是非作业人员受到意外损害。但无论是受到自伤还是意外损害,均是运输作业环节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环境安全保护设施存在缺陷造成的。根除这两个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根除运输死亡事故的有效途径。1986 年以来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根据这个思路抓运输安全,建立了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保护及考核三大模式,促进企业矿井运输安全形势不断趋于好转,首先于 1986 年到 1992 年连续 5a取得了全公司无运输直接责任死亡事故的好成绩,后又从 1996 年起连续 9a 全公司消灭了轨道运输死亡事故。1 矿井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该公司根据对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在防止矿井运输事故的发生方面主要从大巷、采区运输安全防范两个方面抓起,并形成了以下两个安全防护技术模式。1.1 大巷运输安全防护技术模式(1)防止机车司机不经意间探身车体外造成意外损害的安全防护技术。1995 年 3 月 5 日,该公司王庄矿发生了一起机车司机探身车外,被临线驶来的机车碰伤致死的事故,该事故直接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关于“机车运转中,严禁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的有关规定。为了严格执行“规程”要求,保证驾驶室乘员安全,该矿在电机车门上设计安装了一个闭锁开关机构,用车门开闭触发脉冲调速装置电路断开与闭合,达到了车门不关不能开车的目的,有效地保障了司机的人身安全。(2)大巷电机车人车行车预报警告的安全防护技术。该公司大巷运送人员大多采纳电机车运送,现场往往存在一些行车安全隐患,例如车辆未停稳就有人摘开防护链上下车。为了在员工上、下车前及时提示其注意安全,该公司设计了一种既能向乘员提示人车到达的站点,又能提醒乘员上、下车注意安全的报警装置,而且扩展了行车和弯道报警功能,做到了一机多用,对提高人车乘车安全水平和保证机车安全运转都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为消灭大巷行车事故制造了条件。1.2 采区运输安全防护技术模式(1)防止小绞车司机作业时不受意外事故损害的安全防护技术。小绞车是煤矿常用的轨道运输动力机械,该公司采区运输中尚存在无极绳和小绞车接力运输。小绞车出厂时本身的安全防护装置为挡绳板,该挡绳板上部呈自由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紧固螺栓松脱、挡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