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安全风险预控根据煤矿有关资料,以及对该矿实际情况的调查,该矿自然安全条件界定如下:该矿正常涌水量-- m3/h,最大涌水量-- m3/h。根据《关于 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号)文件,该矿井绝对瓦斯总涌出量为--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3/t,为瓦斯矿井。根据提供的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号煤层自燃倾向性属Ⅱ类自燃煤层,煤尘具备爆炸性。该井没有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地温梯度小于 3 C/º百米,属地温正常区;瓦斯梯度为 55m 左右。能量与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因素或有害因素。一般情况下,系统具备的能力越大,存在的有害因素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必须要使用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在任何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煤炭生产系统庞大、复杂,不仅存在生产性危险、有害因素,还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的严重威胁,随着煤矿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能量的能级也在提高,煤炭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远多于一般工业活动。必须对煤炭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辨识与分析,充分认识其危险性,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安全评价的重中之重。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是要找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的特征。因此,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涉及两个关键任务,其第一个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其第二个是识别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和环境的特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过程如图所示。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危险性确定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控制对策措施建议预防事故的发生首先要辨识和确认危险源。煤矿生产主要场所在地下,由于井下工作空间狭小,环境恶劣,使用的设备、材料多种多样,因而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较多,既有地质灾害和自然条件危害,也有设备、材料和人本身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瓦斯、火、水、粉尘、顶板等危险、危害因素存在于矿井生产活动整个过程当中。通过对煤矿的现场安全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基本查明了该矿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辨识该矿灾害程度提供了依据。对于煤矿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报告主要实行专家辨识法。一方面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对固有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另一方面,又从人机学的角度,对发生事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