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致灾因素实施方案一、煤矿顶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 顶板灾害事故受到岩、煤层地质构造、地质赋存、采掘应力的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断层以及地质构造发育的地点容易形成顶板灾害隐蔽致灾因素,给顶板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增加了特别大的难度。 顶板灾害主要分为局部冒顶和大面积冒顶垮塌事故。然而大冒顶事故多数是因为隐蔽致灾因素引发,为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煤矿顶板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和治理工作,防止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顶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平以及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化排查煤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的煤矿顶板灾害综合治理提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特制定顶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 (一)、顶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1、地质构造基本因素对矿压影响分析 (1)区域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I 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 级构造)的迭陷断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 (2)构造 井田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东段,区内构造属于中等复杂,矿区总体为单斜地层,因构造而略成 S 状,岩层产状比较稳定,走向东南 105°左右,倾向南西 185°左右,倾角为 26°左右。 ① 断层 大寨倾向逆断层(10):位于矿区东~东南~南,区内出露长2400 余米。走向北东 60°,断层在飞仙关地层一带出露明显,在地貌上侵蚀成较大的深沟,破裂带较大,一般在 3~5 米,两盘岩层由于岩层性质及受力不均,部分地段在 50 米内均有揉褶现象,伴生小断层多,地面断层倾角不一,由 64°~85°,断距 25~35 米。由于位于矿界外,对本矿煤层开采影响小。 博嘎寨倾向正断层(12):由北东~南西斜切过矿区中部,区内出露长约 2700 米,走向北东 55°,倾向南东,断层迹象在地面出露极为明显,破裂带宽窄不一,从 0.5 米~5 米,断层倾角 45°~77°,断层落差由北至南渐渐增大,6001 号钻孔断层落差 40 米,6003 钻孔断层落差增加至 60 米深部则加大至 130 米。 由于断层较大,地面所见在其旁侧百米内形成较多的平行附生小断裂,组成了一个宽 200 米构造带,地层走向在这里也出现急剧变化。钻孔所见更甚,6001 孔、6003 孔均在其下部见有一规模较大的隐伏伴生正断层(24),24 正断层与本断层倾向相反而组成一个小地垒,夹于中间凸起上抬部分的煤层及地层均遭受严重构造破坏,而少开采价值。本断层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