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报废管理制度一、目的:1.1 为了控制产品批量报废,提高个人质量意识,减少公司损失,加强自我监督能力,提高个人责任心,特制定本标准。1.2 为控制物品的报废活动,加强对报废品的处置管理和物品成本的控制。二、范围2.1 适用于质量保证部下达产品项目批准决定,投入批量生产(包括批量引导)阶段,产品生产以及技术更改过程中产生的自制件、外协件、外购件报废的处置管理。2.2 适用于报废品的产生、判定、定置到清理出生产现场,直到回收、销毁的全过程。2.3 适用于公司同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刀具、夹具、检具、工具、设备等所有报废产品物料三、相关术语3.1报废品:无法通过返工、返修恢复其预期功效,且不能作为让步处理继续使用的不合格品。3.2报废:对报废品进行申报、评审判定、处置、处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四、主要部门职责4.1 相关部门:初步鉴定产品物料是否存在严重缺陷并开具报废单4.2 品质部:根据相关鉴定结果判定是否报废4.3 行政部:根据相关材料特性寻找相关废弃物料处理单位(变卖)4.4 财务部:负责废品损失及向供应商索赔的核算和资金回笼工作。4.5 相关部门:报废品所在单位负责报废品的标识、集中存放、保管、记录、定期申报,并对产生报废的责任单位进行初步判定;4.6 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各种零部件返工工时的计算;负责编制由于产品工废而需增加的物料补充计划;4.7 采购部:参加外协件、外购件料废的判定,并负责料废品向供应商的索赔工作;4.8 废品场:负责全部工废品及供应商不愿退回的料废品的接收和处理;五、标准内容:5.1、报废类型:5.1.1 因客户工程更改或工艺改进;使原有产品物料报废5.1.2 因库存时间过久性能或颜色有差异;导致产品物料报废5.1.3 生产制程中或周转过程所出现的不良品;导致产品物料的报废5.1.4 品质部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5.1.5 品质部在做各种破坏性实验时导致的产品物料报废5.2、报废品的控制:5.2.1 如报废品含组件;仓库需退回生产制造部门将可用零件拆除后方可报废。拆下的零件经检验合格后入库;生产制造部方可使用。5.2.2 品质部在接到报废单后;对产品物料进行品质判定;物料及单据核对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5.2.3 如判定产品物料与报废单不符或不合理;则单据退回相关部门重新处理或重填单据。5.2.4 如品质部门确认无误则签核单据并送相关部门;财务部核算成本。在报废产品物料上填写报废标识。5.2.5 申请部门根据报废单据核准的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