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_第1页
1/8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_第2页
2/8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_第3页
3/8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来源】《伤寒论》【组成】甘草 12 克(炙)黄苓 9 克干姜 9 克半夏 9 克(洗)大枣 12 枚擘)黄连 3 克【用 法】上六味,以水 2 升,煮取 1。2 升,去滓,再煎取 6 毫升.温服 2 毫升,一日三次。【功 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主 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产后糜,泻痢。附注:《金匮》有人参三两。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的症状,如腔溃疡、大便溏泻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定加重腔溃疡的发作。这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方剂组成:甘草 15g 黄苓 9g 黄连 6g 党参 12g 半夏 9g 炮姜 9g 大枣 4 枚。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假如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炎,阴部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苓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各家论述: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苓、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苓、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3 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