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有害气体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三、立足预防,严格监控 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硫化氢和溶于水和乙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导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硫化氢是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副产物。目前,有 70 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这些职业包括采矿、石油开采与提炼、皮革制造、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此外,有机物腐败场地也有硫化氢产生,因此,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时,也会接触硫化氢。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分子式 H2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 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 1):1.19,饱和蒸汽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快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来的更快。硫化氢对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触湿润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由于人的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人的中枢神经。人若吸入硫化氢 70-150 毫克/立方米 1-2 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热,吸入 2-5 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变得麻木;若吸入 300-650毫克/立方米,6-8 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 760 毫克/立方米/15-60 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晕倒、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如吸入 1000 毫克/立方米/数秒内,很快出现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会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而低浓度长期接触,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