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_第1页
1/6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_第2页
2/6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_第3页
3/6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25 年版)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运动功能障碍(2)感觉功能障碍(3)自主神经障碍(4)痛苦(5)呼吸功能障碍(6)循环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体温调节障碍(9)二便功能障碍(10)心理障碍(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2.影像学检查:CT、MRI 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25 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 3 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 2 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痛苦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常规治疗。2.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与处理(2)呼吸训练(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4)物理因子治疗。(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7)神经源性肠处理(8)痉挛处理(9)痛苦处理(10)心理治疗(10)中医治疗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 感染的治疗(2)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 压疮的治疗(4) 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它并发症的防治:如骨质疏松症、关节挛缩、体位性低血压等的康复。上述并发症,根据需要请专科会诊治疗,必要时转科行专科诊疗。(五)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 21-28 天(六)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T09.300 脊髓损伤编码。2.经急性期完成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卫生部《脑卒中等 8 个常见病种(手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