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泄泻病诊疗方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一、概述肠易激综合征(writable bowel syndrome 是 B 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腹泻或便秘常因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加重,在中医属于“肠郁”、“泄泻”的范畴。中医病名:泄泻病,西医病名:肠易激综合征。二、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8 年)。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最近 3 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 3 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 2 条或多条:1. 排便后症状缓解。2.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3. 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适而非痛苦。在病理生理学讨论和临床试验中,筛选可评估的患者时,痛苦和(或)不适出现的频率至少为每周 2 天。【辩证分型】1. 肝郁脾虚证: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暧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2. 脾胃虚弱证:腹痛隐隐,胸闷不舒,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面色萎黄,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弱。3. 脾肾阳虚证:晨起腹痛即腹泻,完谷不化,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4. 脾虚湿盛证:大便时溏时泻,餐后即泻,夹有黏液,腹痛隐隐,绵绵不休,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三、治疗方法1. 西医治疗原则(1 )心理治疗;(2)饮食调节;(3)药物治疗:①抗焦虑等药物治疗;②解痉止痛药物治疗;③止泻药物应用;④调节承肠道菌群药物治疗;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治疗。2. 中医辨证治疗(1) 肝郁脾虚证治法:抑肝扶脾;推举方药:痛泻药方加减。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郁金、佛手、茯苓、太子参。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舒肝丸等。(2) 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推举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桔梗、山药、砂仁(后下)薏仁、莲肉。中成药:参苓白术丸等。(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推举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炮附子、干姜、党参、白术、山药、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甘草。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等。(4)脾虚湿盛证治法:健脾祛湿;推举方药:香砂枳术丸加减。木香、砂仁(后下)、枳壳、白术、党参、茯苓、桔梗、山药、苡仁、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