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一、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形成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粘膜缺损深达黏膜肌层。本病属于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中医病名:吞酸病、胃脘痛病;西医病名:胃溃疡。二、诊断【西医诊断】1. 病史:典型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痛苦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但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2. 大便隐血试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可呈阳性。3. 消化性溃疡的确诊需依靠内镜和 X 线贝餐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直接的方法。内镜下的描述及推断参照日本的三期分类,即活动期(A 期)、愈合期(B 期)和瘢痕期(S 期)。【辩证分型】本病病位在胃,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不外气滞、火郁、血瘀、阴虚、阳虚等。本病辩证,当分寒热、虚实、阴阳、在气在血、可分为四型:1. 肝胃不和证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牵及两肋,暧气频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2. 脾胃虚寒证病机:中气不足,胃失温养。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断,遇凉甚痛,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吐清水,纳差,神倦懒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3. 胃阴亏虚证病机:阴津不足,胃失濡养。胃脘隐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燥咽干。纳呆食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数。4. 瘀血停滞证病机:久病入络,瘀血阻胃。胃脘痛苦有定处,如针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吐血色红或紫黯、黑便。舌质紫暗,脉涩或沉弦。三、治疗方法1. 西医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2)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3)根除 HP。(4)抑制胃酸分泌。(5)胃黏膜保护剂。(6)手术治疗。(二)、辩证施治2. 中医辨证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 10 克 白芍 15 克 香附 10 克 木香 10克 陈皮 10 克 延胡索 10 克 川楝子 10 克 枳壳 10 克 甘草 10 克。(2)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健中汤合良附丸:黄芪 30 克桂枝 10 克白芍 20 克高良姜 10 克香附 10 克党参 15 克白术 12 克茯苓 15 克木香 10 克煅瓦楞子 30 克 炙甘草 10 克 生姜10 克 大枣 12 克。(3)胃阴亏虚证治法:养阴益胃。方药:一贯煎:沙参 15 克 麦冬 12 克 当归 10 克 生地黄 18 克 川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