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进展考察报告 效益形成动力:种什么农民自己选择 有效益,就有动力;一个产业要进展,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是不可行的。只有当生产行为成为一种自发的行动时,这个产业就走向了成熟。该镇党委书记李向东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镇葡萄产业的进展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今已有 20 余年,该产业经历了试种、扩面、升级三个阶段,应验了这一进展的历史规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起步阶段。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的镇天心眼村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穷则思变,在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引导下,以等为代表的数名农户,各自拿出几分田,开始了葡萄种植的有效尝试。经过反复的摸索与实践,京亚、高麦等葡萄品种相继在这个贫困、偏僻的村落试种成功,颠覆了平原不能种植葡萄的一贯观念,并显现出了明显高于传统产业的效益优势。 据天心眼村现任支部书记介绍,一般种植葡萄第一年亩平需投入万元左右,第二年需投入万元左右,三年后亩平年投入万元左右;葡萄收益后的成本大概元/斤,而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 2-7 元不等,亩平年收益可达万元,相当于棉花种植收益的近 10 倍。面对可观的收益,看着身边的农户因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发家的路子,天心眼村 356 户农民悄悄地改变了传统的粮棉油种植习惯,都种上了葡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天心眼村成了葡萄第一村。目前,仅葡萄销售一项,每年流入该村的资金就多达 1200 万元至 1500 万元,该村昔日最贫最困的农户储蓄上 10 万元已不再是新奇事。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身边越来越多葡萄致富的例子,使全镇农民对种植葡萄发家致富深信不疑。村果农曾是一名乡村医生,家庭收入稳定可靠,也算得上是该村比较富裕的农户。后经天心眼村同行介绍,毅然停下了他的从医生涯,开始种植葡萄,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由三分田进展到三亩田。年,在得知新品种藤稔葡萄产量高、效益好,亩产可达到 6000-7000 元后,他又大胆偿试,引进藤稔,改良高麦、京亚等基本品种,种植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年以来,镇种植葡萄的热情与日俱增,葡萄种植规模也进入了一个快速进展的增长期,实现了由单家独户向一个村进展、由一个村向一个镇进展的转变。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年产量达到 6万吨,总产值达到亿元,占全镇农业年产值的 40%。镇葡萄产业也开始辐射到我县、、等乡镇,成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服务就是扶持:做什么政府找准位置 进展、壮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