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讨论有别于室内静止游戏,幼儿园运动性游戏是一种高结构的教学表现形式,它以幼儿的身体进展、体育精神的培育及社会性进展等为主要目的。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挑战性”活动常常为广阔老师所推崇,也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兴趣,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运动水平。然而,挑战性越强,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就越多,这让很多老师有所潜在顾虑。 在运动性游戏,老师在处理“挑战性”与“安全性”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在做法上也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刻地认识“挑战性”与“安全性”,明确认识,力求既使挑战不失本色,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 一、挑战的内涵与实施要点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挑战,是指幼儿主观上想要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范围,达到高于原有基础水平的行为。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倾向于设置具备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以提升活动价值。然而,要真正体现活动的挑战性,需要对挑战的内涵形成清楚的认识,并把握实施要点。 (一)正确认识挑战的两个层面 在运动性游戏中,一般通过两个层面诠释挑战,即运动性游戏、动作技能的提高和社会性进展。 ◆动作技能的提高 这主要体现为老师通过激励和指导,鼓舞幼儿在挑战中突破自我极限,使幼儿的动作技能水平获得新的提高。这种单纯的技能提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备受青睐,因为这可以让老师很快看到活动效果,使幼儿直观地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社会性进展 除了动作技能的显性提高,老师通常还会设置一系列隐性的挑战内容,从而进展和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合作、坚持、勇敢等)。如从单一游戏到双人配合游戏;从单一信息整合到复合信息整合:从单一空间游戏到多元空间游戏等,都是以隐性的方式给予幼儿挑战的平台和空间,来促进他们社会性的进展。 (二)准确把握挑战的“度” 所谓挑战的“度”,一方面指难度,体现为老师所设计的挑战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最近进展区,挑战难度假如过高,远远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就会违反幼儿的身心进展规律,不利于幼儿的进展:另一方面指心理承受度,即老师所创设的环境要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范围,假如超出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适得其反。如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避开营造恐惧的氛围和环境,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布置的场景不能过于黑暗,模仿的动物不能过于凶恶,以免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幼儿造成阴影与创伤。 (三)合理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点” 幼儿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