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细菌的主要特殊结构的定义及功能;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掌握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2.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熟悉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熟悉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熟悉核质的功能。3.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教学重点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肽聚糖的结构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25分钟25分钟20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分布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微生物学的定义、分支4.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二、细菌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的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3.细菌的基本结构三、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意义。1.肽聚糖的结构2.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意义四、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牙胞1.概念2.功能小结(5分钟)1.细菌的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2.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应用。思考题1.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有何不同?有何意义?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授课教师:教学课题接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细菌代谢时对氧的需要的分类法;细菌在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2.熟悉:病原菌的生长温度;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人工培养所需的条件。教学重点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2.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分类、用途;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根据对氧的需求不同而对细菌的分类。教学难点1.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分类、用途;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15分钟35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介绍细菌的理化性状1.细菌的物理性状2.细菌的化学组成二、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1.细菌的能量代谢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三、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细菌的生长方式3.细菌的人工培养四、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小结(5分钟)1.细菌的理化性状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思考题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其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哪些?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哪个时期形态染色最典型?3.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有何意义?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病毒第三节真菌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的结构,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周期的概念;真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人工培养。2.熟悉:病毒的培养与增殖。3.了解: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的分类。教学重点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3.病毒的复制周期4.真菌的结构教学难点1.病毒的复制周期2.病毒的培养3.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10分钟1.简单介绍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主要介绍医学病毒的致病性,举例并用疱疹病毒感染的图片说明病毒的致病性。2.病毒的测量单位、病毒的形态,病毒衣壳的对称类型3.病毒体的结构:核心、衣壳、包膜二、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1.病毒的核酸——多样性、有内含子、克隆与表达2.病毒的蛋白质——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三、病毒的培养与增殖1.病毒的培养——方法2.病毒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