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控制限值讨论摘要:鄱阳湖近年氮磷营养物浓度逐步升高,入湖河流是鄱阳湖氮磷输入的重要途径.采纳 BATHTUB 模型建立了鄱阳湖入湖河流与湖区ρ(TP)、ρ(TN)的响应关系,模拟了入湖河流执行 GB3838—20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不同氮磷标准限值对湖区水质的影响,发现当入湖河流 ρ(TP)执行河流Ⅲ类标准限值或超过Ⅲ类标准限值时,对应湖区 ρ(TP)超标;入湖河流执行Ⅲ类及以上湖泊水质标准限值时,湖区水质可以达到Ⅲ类保护目标,但对入湖河流存在一定的过保护现象.因此,以满足现行湖泊水质达标为情景,以湖泊ρ(TP)、ρ(TN)各类别标准限值为目标,试算了入湖河流氮磷控制限值,提出了鄱阳湖入湖河流的氮磷控制限值建议方案,其中鄱阳湖湖体水质目标为Ⅲ类时,入湖河流 ρ(TP)、ρ(TN)控制限值分别为 0.075 和 1.20 mg/L,此时入湖河流氮磷控制限值方案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造成对河流的水质控制过于严格.讨论显示,基于湖泊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试算的入湖河流氮磷所需控制限值,建议可作为解决入湖氮磷污染控制问题的参考.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湖泊,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湖区 TP 和 TN 含量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氮磷成为鄱阳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1-2].鄱阳湖氮磷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入湖口向湖区递减的趋势[3],且湖区水质与入湖支流关联度较大,其中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的氮磷输入是鄱阳湖入湖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其占入湖负荷总量的 80%左右[4].入湖河流是湖泊氮磷输入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对湖泊水质起着决定性作用[5-6].因此,在现行水环境管理基础上,如何合理制定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控制限值,有效进行氮磷污染控制,是目前鄱阳湖水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 20 年来,国内外渐渐形成了基于目标总量控制的水质管理方法,其中基于湖泊水质目标确定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制定的入湖河流污染物控制限值可以有效地控制湖泊水质污染[7],并在世界湖泊水环境保护方面得到相关成效[8-9]. 《欧盟水框架指令》指出,湖泊保护需要从汇水区(流域)入手进行综合管理[10-11],并在博登湖管理中得到应用[12],通过削减流域内的磷排放量满足湖泊水质目标要求.美国以 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为代表的总量控制方案成功应用于衔接河湖污染控制问题[13-18],并推广于沃伦波帕克湖和派恩维尤水库等各地典型湖库案例[19].BATHTUB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