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之意义采购之目的,在与进一步制造加工,以制造物品之形态或本质效用,采购原料,由于尚须进入生产或营运程序,所以较繁且复杂,采购的品质也较不容易把握,故美国采购学者享瑞芝氏,于其采购实务与原理一书中,对采购的定义做了如下的解释:采购者,不仅为取得需要原物料之行为及其应付职责,而且包括供应来源之掌握,采购作业之策划及安排,采购讨论,确保正确交货之追查,及与接收前之数量与品质检验等.至于政府法律命令与行政规定范围内,所谓的采购是,对所需物资之种类时间地点,作已适当安排,以期使用物料的单位都能产生或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之技巧.采购之目标:采购之目标,即以适当的价格,从适当来源购买适当品质与数量之物资,并且交货至适当地点,采购专家享瑞芝曾列述采购之基本目标如下:A、维护物资之继续供应,以确保制造与销售之进行B、在不违反安全与经济之利益下,对于原材料与物资存货作最低的投资C、避开原料与物资之重复浪费及报废D、以适合使用或销货为基础,维护原料与物资上之品质标准E、以最低成本取得所需之物资,并获得需要之品质与服务F、维护公司在企业中的竞争地位,并在原料与物资成本之范围内,保障其利润之地位(1)参加拟定采购政策政策为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拟定采购政策,必须根据产业特性并权衡内外环境,提供不同的方案,以待管理当局之抉择,政策确定之后,才能研定具体执行计划.(2)采购计划与预算一般根据本事业之产销计划及存料、耗用等资料编制采购计划,进而订定生产计划,然后由各用料部门编总预算,再参考物料存量情形编制购料预算,并参加生产制的进度,可用存量及资金情形编制分期采购计划及预算以配合产销的需要。(3)采购市场之调查市场调查之目的,在与掌握有利之供应来源,研拟采购计划,为新产品寻求新材料的来源,以及为改良产品寻找代用品。基于此一目标,一生产事业必须以有计划有系统的科学方法,去调查有关的商情与资料,作为日后评价之用。(4)供应来源之选择与评价选择供应对象为确保材料来源的最重要措施.供应来源(即卖主)正确选择,才能在最适当的价格下,得到适当品质之数量级良好的服务。其次,并应考虑其他条件,例如,分途订货,即是供应来源应有数处,以保材料来源不绝,就近采购,即重视本地售主,不但能熟悉售主的商誉,且能把握迅速的交货,互惠政策,即是售主亦为顾客。(5)采购之品质与价格采购品质的选择,乃是属于技术上的要求,采购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购料之特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