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_第1页
1/1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3 欣赏本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授课过程:一导语:1 提到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同学都了解它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2 老师小结:提到台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发达的影视业、便利的交通、漂亮的夜景等。其实台湾虽小,但它却有着宜人的风景。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阿里山的文章。因为在台湾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2 本文吴 XX,他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1997 年 7 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沟通两岸文化。在此期间,他游览了阿里山,并深深陶醉于此。他想应把漂亮的阿里山的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于是这篇文章就产生了。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行踪的短语或句子。(明确:“台北松山 XX”“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 ,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2 老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一般游记都采纳这种方法。)3 真正开始描写阿里山的景色是从第几节开始的?(第四节开始)4 那么第三节的作用是什么?(过渡,承上启下)5 第一节不写景与课文有何关系,可否去掉,为什么?(不可,作用是奠定抒情基调和引出下文。)6 文中一共描写了几幅画,请同学们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深山水潭、青苔幽径、原始林海、千年神木)三欣赏美景,赏析语言。1 配乐朗诵每幅图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语言的特点。(老师提醒从修辞手法、语言的节奏美、图画的情韵等角度去讨论。)3 老师小结:A.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运用比方、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B.语言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富有美感。 四、拓展与讨论 1 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这说明什么?2 假设在坐的是游客,而你则是小导游,请设计一段阿里山景 XX 的解说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