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01 管理:丈量管理的五个标准德鲁克先生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在此基础上,陈春花教授进一步指出,管理是一种常识,需要我们很清楚的理解,才能真正帮助我们在实践中获得成效,因此,有了《管理的常识》这部重要作品。陈春花教授在《管理的常识》中表达了她对管理的五点理解,我们可以用这五点作为标尺,来量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做管理。标准 1 :做到让下属明白什么最重要第一个标准是,管理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管理,并没有真正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你作为老板或上司,有没有责备过你的员工或下属,说他们怎么连你的话都听不懂,甚至责备员工无法领悟你的意图,反过来,你作为员工,有没有抱怨过你的老板,抱怨老板就是不讲你能听明白的话。我们常常称张瑞敏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首席执行官,假如我们认真观察细节,他的确能让海尔员工很清楚的知道,在哪个阶段,什么样的事情和做法是最为重要的。比如,80 年代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员工,不能在车间随地大小便,这个直截了当的表达在我们今日看起来都有点不太好意思说,可他就是一定要讲的很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我们再来看看,30 年后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极大挑战,张瑞敏直接告诉海尔人,这个时候,海尔不变就得死,还是这么直接的表达,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甚至很多时候会很避讳说这个字,可张瑞敏必须要把这个说清楚,不然大家怎么知道今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呢?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海尔能一直在成长。标准 2 :能否直面现实,解决问题所以,紧接着的第二个标准是,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这是陈春花教授非常希望大家能懂得的关于管理的第二件事情。陈春花教授在新希望的管理逻辑也是如此,新希望处于传统的农业行业,可是必须去接受互联网时代这个现实。当时代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时,任何企业都不能讲自己可以脱离这个时代,而作为一家传统大型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就是要直面这个时代,所以,陈春花教授所作的就是要让这家企业通过接触终端消费者的方式让企业变的年轻,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让企业变的更有活力,这就是管理者在做的事情,直面现实,解决问题。标准 3 :管事而不是管人第三个标准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这是陈春花教授特别强调的,因为我们平常的一个比较突出的误区在于,总是认为管理是管人的。可是事实上,假如我们很同意去管别人,反过来,我们问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