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陶艺作品说明作品名称:作品一:枯树逢“春” 作品二:花之巢制作时间:2 016 年 4 月 16 日制作小组:9组制作成员:作品一:喻力耘、王许琛 作品二:申悦、李蒋权一、作品规格 作品一:高 30 c m , 底座长1 8cm,宽 5cm 作品二:高3 5cm,底盘半径 5cm二、制作工具 拉胚机、泥工刀、盆、毛刷、三、制作方法 手捏法、泥板法、泥条法、拉胚成型法四、作品图片(附录)五、制作过程 作品一:1、揉泥:将选好得泥揉得均匀柔软,湿度适中; 2、塑形:把揉好得泥照着估计得图形形状捏出大致得形状——一棵枯树,尤其注意枝干部分要粗细合适,长度适中,不然,容易断且不够美观; 3、掏、贴、补:树得底座部分有个凹陷,所以用泥工刀掏出多余得泥,并用手将其抹平,使之光滑平整。另取两块泥,制作成两块泥板,然后贴在笔筒得位置,并用手抹平使之重合。用泥条法,制作两个树洞,以及枝丫贴在主干上; 4、修补:将整个作品用手抹平使之光滑平整,等待稍干之后,用泥工刀雕刻出干枯得树皮及褶皱。这样.便制作完成了.作品二:1.定中心:将一块揉练好直径约15厘米得泥团放在拉胚机得中心,轻轻拍打泥团使之固定在转盘上,用手把泥团得捧成圆柱,固定中心;2.开孔:启动拉胚机,用手将泥柱下压,使其粗而稳健得开口;3.修正成型:将开口得柱型做桶型,要求桶型笔直,中心要稳;4.取胚:等胚体风干一段时间,略微变硬后取下。六、作品寓意 作品一: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生命走到尽头,一朵花得枯萎暗示了另一个生命得诞生。落花如此,枯木亦可生辉。它苍老得身躯布满岁月得痕迹,她满身得皱痕就是岁月得赏赐、时间得积淀。活着就是,它可拥有一树繁花、一片绿荫,死亡后,她亦能制造最后得价值——作为笔筒.这便就是存在得意义。 作品二:陶罐一直就是中国古代饮食活动中最常用得盛贮器。这次陶罐我们以花瓶得形式在课堂展现。我们知道,花瓶自古以来就是孕育美好事物生命得器皿,就是花得寄居所,圆润得瓶身给花以生命得承载,高高得瓶身象征生命得自强不息,春日正好,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得家。七、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陶艺课,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得动手能力,而且在陶艺课得理论课上,我们观摩了很多外国得能工巧匠得制作过程,感受到了陶艺这门文化得高深以及假如要在陶艺这门学问上有高深得造诣也就是需要实践与经验得堆积. 在陶艺课上得实践,老师对我们学习得过程十分热心,在我们制作作品得过程教授了我们很多有用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