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意图说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环节二:新知导入教师活动 2:问题 1:说一说有理数加法法则。答案:(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3)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问题 2:说一说有理数减法法则:答案: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 3:说一说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答案: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学生活动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加法运算律,为本课的开展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环节三:新知讲解教师活动 3:例 1:计算(-20)+(+3)-(-5)-(+7) 分析:这个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先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即把这个算式改写为(-20)+(+3)+(+5)+(-7)再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解:(-20)+(+3)-(-5)-(+7)= (-20)+(+3)+(+5)+(-7)= [(-20)+(-7)]+[(+3)+(+5)]= (-27)+(+8)学生活动 3: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去进行计算,然后在思考讨论教师的问题中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尝试进行计算,体会省略加号,并对比,体会运算律的运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后完成例题,两名学生板演后讲解,最后仔细听老师的点评,并归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学生借助数轴探究两点间的距离= -19追问:这里使用了哪些运算律?预设:这里,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a+b-c=a+b+(-c ).观察算式:(-20)+(+3)+(+5)+(-7) 这个算式中是求哪几个数的和?答案:-20,3,5,-7 这四个数的和.即:-20+3+5-7读作:负 20, 正 3, 正 5, 负 7 的和或:负 20 加 3 加 5 减 7.解法 3:(-20)+(+3)-(-5)-(+7)=-20+3+5-7=-20-7+3+5=-27 +8=-19例 2:计算(1)14-25+12-17 (2)2 34 −(−8 12)+(−2 14)+0.25−1.5−2.75.解:(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