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1页
1/10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2页
2/10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3页
3/10
第 46 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一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一、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b)1.从昆腔到昆曲(1)元末明初,顾坚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2)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3)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此后发展迅速,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2.昆曲的兴盛(1)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2)代表作品:新剧作层出不穷,如《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等。(3)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生动、活泼,深受欢迎。3.昆曲的衰落(1)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间,出现“花部”和“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2)结果:昆曲逐渐被观众所抛弃,日益衰落。二、“近代百戏之祖”——(c)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1.将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的戏剧形式,唱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华丽典雅。2.一千多个曲牌专用于各种剧情场面,各种角色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感情,形成载歌载舞艺术特色。3.剧中人物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而“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也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4.服装、化妆、头饰、脸谱、道具美轮美奂。四、昆曲的拯救与保护——(c)1.面临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自身唱词艰深,不易听懂。2.保护:古老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进步,才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抓住新机遇,薪火相传,再创辉煌。探究点 昆曲的兴衰与保护【史料研读】1史料一 苏州嘉庆三年(1798)《钦奉谕旨给示》碑:“苏州、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等腔为新奇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探究:(1)据史料一简要说明昆曲兴衰的原因。[提示] 兴盛的原因:统治者支持昆曲。衰落的原因: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花雅之争”中受到冲击,逐渐衰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