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2. 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 古代水利灌溉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井渠。4. 土地制度① 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②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分三种形式(1)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2)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体地位)(3)自耕农(农民)土地所有制 5.全面理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① 含义:以家庭 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③ 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④ 弱点: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③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⑤ 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三种手工业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 明朝前占主导地位 ) , 代 表着 古 代 生 产技 艺 的 最 高水平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 营 手 工 业(明朝中后占主导)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在市场上出售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具体成就类别具体成就手工业冶铸商周青铜铸造 。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东汉用水排鼓风冶铁,北宋普遍使用煤丝织汉代获得“丝国” 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