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一、人口与环境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高—高—低”模式的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高—低—高”模式的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0 世纪 50年代起,该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该模式在欧洲基本终结。(3)“低—低—低”模式的基本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的过渡。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2)人口迁移的分类① 人口迁移范围划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② 迁移方向划分:由农村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其中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性;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宗教信仰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弱;科技、旅游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新兴因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区别(1)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2)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二、城市与环境1.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物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注意: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主要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大城市会形成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多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