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个要点让用户乖乖听话用户总是难以捉摸的,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户行为的规律和逻辑,利用这个规律和逻辑,让用户根据期望行动呢? 月初,城中同时新开了 2 家店铺,分别是:城东开了一家烧烤店,开业 5 折特惠,人山人海;城南开了一家五金店,开业 5 折特惠,无人问津。 同一时间开业,同样的优惠额,烧烤店人流爆炸,五金店门庭冷落。 这种现象在企业营销推广中很常见,有的活动一经推出瞬间爆炸,有的活动即使你熬夜精心策划,用户就是不按你的计划来。 如何才能让用户的行为根据你的预期设想进展呢?用户行为的背后有没有必定逻辑? 这里我们也可以反向思考:用户为什么没有做某项行为? 当然原因只有三种:不想做,不会做,懒得做。 针对这 3 个答案,斯坦福大学的 B·J·Fogg 教授把用户行为的逻辑阐述成了一个理论模型——福格行为模型。 何为福格行为模型? 说简单点就是一项用户行为公式,即 B=MAT:B:用户行为(是否做某行为);M:行为动机(不想做);A:行为能力(不能做);T:触发器(懒得做)。 一、行为动机 用户的行为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 很多专家讲营销课程都喜爱一上来就谈技巧、吹套路,而忽略了用户的行为动机,这是严重的误导。 我们可以把行为动机理解为“用户为什么要这样做?”。 动机就是用户希望达到某种状态/达成某种目标而付出行动的原因,这种状态或目标,即常说的用户需求点、痛点、痒点。 例如:一个人饿了,需要通过吃饭来解决饥饿问题,达到饱的状态。 这里的“饿了”是具体问题,“不饿”是用户的需求点,“吃饭”是解决饥饿问题的具体行为,“希望吃饱饭后不再饥饿了”就是行为动机。 但若是用户没有动机,那对应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再多的营销策略都是白搭。例如,让一个体重仅 70 斤的成年人去报名热销的减肥班。 所以,想让用户立即行动,就必须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刺激并强化用户的动机。 只有足够强的动机,才能让用户有足够强的行动力,才更能够促使行为发生。 那么如何找到并找准用户的需求呢? 《上瘾》一书阐述人有 8 种永恒不变的欲望,会直接影响行动决策:享受生活,延长寿命;享受食物和饮料;免于恐惧、痛苦和危险;寻求性伴侣;永葆青春,保持健康活力;与人攀比,获得更多优势;照顾和保护自己的爱人;获得社会认同。 同时,这里的用户欲望/需求,我们可以类比于上篇文章提到的产品感知利益(功能、体验、品牌),即基础物质需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