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仪器设备管理项目管理模式应用提要:目的:讨论 ICU 仪器设备管理中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5 年 1 月~2025 年 6 月本院 100 台 ICU 仪器设备作为讨论对象,对比分析在ICU 仪器设备中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前后的效果,包括设备异常发生情况和医护人员对仪器设备了解程度。结果:实施后设备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在基础知识评分与操作能力评分上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在 ICU 仪器设备管理中效果尤为显著,能够减少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有效性,延迟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而为医院制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ICU 仪器设备管理;项目管理模式;异常情况 ICU 仪器在医院设备中数量较多,且大部分为先进设备,具有操作繁杂、价格昂贵等特点,若是在日常维护和使用仪器中操作人员未严格根据相关要求或标准进行,不仅会使仪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监测数据不准确情况,还可能会导致仪器损坏。而 ICU 病房患者多是危险重症,若是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ICU 仪器设备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及管理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有讨论认为,在设备日常管理中采纳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促使设备管理不断趋于标准化、制度化,还可法律规范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行为[2]。鉴于此,本次讨论对 ICU 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项目管理模式的效果展开相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 2025 年 1 月~2025 年 6 月本院 100 台 ICU 仪器设备作为本次讨论的对象,其中 2025 年 1 月~2025 年 9 月为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前,2025 年 10 月~2025 年 6月则为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后,同时选择本院实施前后同期的医护人员 50 名参加讨论,其中男 23 名,女 37 名,年龄 22~47 岁,平均(32.14±1.56)岁。 1.2 方法 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方法如下:启动项目过程:项目启动前需详细的划分工作内容,包括召开团队临时会议与团队建设工作,团队人员由专科医生与职称护士长等共同组成,需要求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综合素养,并主动参加活动;在摆放仪器设备时,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操作,团队共同讨论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对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用问卷调查法予以评价与考核。项目计划过程:完成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