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证合一”改革自查情况“多证合一”改革自查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县政府和省市工商局的部署,扎实推动“多证合一”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一、工作亮点 1.减证便民激发了创业活力。在市场主体“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基础上,动态推动,再整合交通运输、公安、化、新闻出版广电、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体育、煤炭工业、出入境检验检疫、国际贸易促进等 11 个部门的 26 项涉企证照,实现“三十一证合一”。2025 年 10 月 10 日,我县首张“三十一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标志着我县“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面实施。自 2025 年 10 月 10 日启动改革以来,截至 2025 年 8 月 10 日,平原县累计办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5530 户,其中,各类企业 1899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468 户、个体工商户 6081 户。 2、流程更加简化,服务效率更高。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模式,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市场主体不再向被整合证照的部门递交任何材料。改革后,办照时间从原来最少需要 45 个法定工作日缩减为 1 至 3 个法定工作日内办结,服务效能大幅提高。 3. 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加强。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中心”与省政府信息共享协作监管平台联通,工商部门依托交换中心将登记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认领后及时开展协同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改革认识不统一。近年来,随着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三证整合”改革向“多证合一”改革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强。改革过程中,工商部门切实发挥了改革“先手棋”和“排头兵”作用,但是相关部门却跟不上改革的步调,认识上也存在偏差,认为商事改革乃工商一家牵头之事,相关部门只负责备案,改革事项与其关联度不高。为此,相关部门不同程度存在观望等待、被动推动的状态,导致改革压力与矛盾集中到基层工商登记窗口。 2.改革配套不同步。一是“准入不准营”问题依旧存在。目前,“多证合一”改革都是将涉企经营许可改为备案制,进一步整合到一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上。从表面上看,被整合的事项越多,市场主体准入的门槛也越低,但是“多证合一”还存在诸多未被整合的事项,特别是其余在取得营业执照后依法需经许可审批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的涉企审批事项,这类事项依旧较多,从实践看,一定程度上导致“准入不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