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心得体会认真阅读了教育部发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深有感触。该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于幼儿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而细化的要求,并且对于每个方面三个年龄阶段也提供了具体的目标指引,家长读后,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各大领域的开展目标是什么,实行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例如: 健康 领域中,有 动作开展 这一内容,列举了三个开展目标,分别是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 、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在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了 5-6 岁这个年龄阶段 双手抓杠悬空吊起 20 秒左右 、 能快跑 25 米左右 等内容,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是否到达开展目标,在看每个目标的时候,可以用笔在旁边进行批注,有的孩子能全部做到,就批上 合标 有的局部能做到,就注上 局部合标 。全部读完,孩子各领域的开展情况,就非常清楚地有一个轮廓了。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孩子的缺乏有哪些?通过阅读,家长心中的方向感愈加明晰,今后教育的着力点也就更加准确了。我认为,这比盲目地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开展。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那么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作为大班的孩子目前正处于 5-6 岁这个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方面更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很多学龄前常规的教育与家庭模式、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最初形成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的,所以父母在这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的 目标 4 关怀尊重他人 中的教育建议方面,要求成人以身作那么,以尊重、关怀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长辈和其他人。如:常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怀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看到多少孩子能够主动做到这几点,说明我们家长本身在这些方面做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