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合伙人》观感今日是圣诞节,下班后跟着几位同事闲来无事,挑了一部看名字很容易劝退观众的电影《印度合伙人》随意去看,看前还担忧平平无奇的剧情很可能难掩饭后的倦意,没想到, 却是全程的顶峰体验,最后还舍不得离开。回来感觉有必要写点什么,但对影评不那么在行,就简单谈几点体会吧(剧透警告): sanitary pad,这个词组可能永远都不会忘了 必须成认,这个 Pad 比我正在码字的 iPad 伟大得多 男主的近乎偏执的坚持和始终蓬勃向上的力量,确实也把他塑造成了当之无愧的超级英雄。 影片全程都是噙着泪看的,这种体验太奇妙了,我阅片太少,确实从未有过(作为一个男生在电影院忍着不哭,还真是憋得内伤 o( ﹏ )o)印度电影真是有股奇妙的力量,唯美的画面,鲜亮的色调,写实的场景,加上那些不做作的人物表情,能瞬间把你带入情境,一波又一波地跟着主人公悲与喜、笑与泪。电影一开场对男主夫妻俩爱情的渲染已经成功了一半,爱能让一个男人充满魅力,也能给予其改变一切的魔力。这种爱不必是轰轰烈烈,也无需香车宝马、酒朋诗侣,很自然地付出关怀,踏实生活,就已经美妙无比。这样的爱,甜而坚决,甜那么引人向上,坚决那么有力量,塑造了稳固的内核,是整个故事得以顺利推动的重要保障,已经比国产的诸多现实题材电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其实影片的主题非常简单,在故事的前半段甚至有种很明显的生硬感,一眼就可以望见结局 不就是一个山寨成功的故事么?男主一个学渣凭什么就突然对妻子的月事如此上心?凭什么就圣母心突然泛滥,非自制不可还要到处推销?简单的工序组合凭什么就能得到创业大奖?屡屡推销不成功凭什么就靠一个美女合伙人就能翻开局面?剧情的突然峰回路转来自于美女合伙人和她父亲的机械降神,来自于精英人群的发现、认可和接纳,以及被现代文明包装后的战无不胜。说到底,「任何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这是确凿的,男主的产品只要够廉价、够好用,市场就在那里,哪怕底层的印度人民当了上千年的宗教「复读机」,但也正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说的:「话语即权力,权力即话语,但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然而,在观影过程中,这些 Bug 完全可以忽略,因为故事是成立的,正如先前所言,爱是真实的,为爱的坚持是真实的,这就够了。当你看到全村人对女人月事以致女人本身的忌讳和嫌弃,家人、亲友、村民、医学生、大学教授、债主等等世间百态的不容和妖魔化,男主却依旧坚持自我,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