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 15 个生字,写好 8 个生字,学习笔画竖弯。培育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教学重难点: 15 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课件、熊猫头饰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为媒,诱发兴趣。 1、欣赏课件《动物掠影》。 老师边配合熊猫的特写镜头,边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作为解说。 2、用简短的几句话说说你最喜爱什么动物,喜爱它的什么。(沟通观后感,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借以导入新课。)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沟通并展示材料、图片。) 二、以读为主,紧咬重点。 1、读一读,划一划,小组探究识字。 (1)你能自己读课文吗(学生明确目标导向,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这些生字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记住它(回忆识字方法,小组讨论并总结出:仔细听读、看生字表、看查字表、问同学老师、大胆猜一猜等方法) (3)你能当小老师教教这些生字吗(以能者为师,换个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 2、读一读,画一画,变画面为语言。 (1)在认读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先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画出大熊猫的形体。(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改成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所画的熊猫,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样子。(再通过画面体味语言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3)谁同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激发学生表现欲,引导学会自评、互评。) 3、读一读,演一演,摹动作促体验 (1)引读;;比较。大熊猫真可爱,它小的时候与长大以后可不大一样,请你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2)细读;;感悟。 学生反复细读,悟出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就变得懒洋洋了。老师相机点拨:这两部分的句子的读法肯定不同,要怎样读呢用比较欢快的语调表现大熊猫小时候的活泼,用比较缓慢的语调刻画长大以后的大熊猫懒散、憨态十足的形象。 (3)表演读;;促体验。 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一下熊猫(学生戴上头饰,融入表情、动作、声音,制造性地表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熊猫生活特点、食物特点的印象。)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