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今日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相对应的教学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我首先从内容、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对各位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搭石》这篇课文。《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搭石”所反映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 通过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美丽石头,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说,有一位作家叫刘章,他的家乡有一种石头,叫“搭石”。他认为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猜那石头是怎样的? 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喜好猜想,“光滑的”“色彩鲜艳的”“形状各异的”等等。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给足时间学生读书,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基础上用卡片对相关“问题字”检查与矫正:随机理解“汛期”“责备”等词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 3、读完课文后沟通: 你发现作者眼中那道美丽的风景线究竟是些什么石头?对,这些搭石只不过是些极普通的石头。为什么这些极普通的石头却是作者眼中“美丽的风景线”呢? 解决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儿童认知的一个矛盾点、冲突点,还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三点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中,作为深化文本的一个切入点,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有了一个定向,学生的思考有了一个定向,不枝枝蔓蔓,干脆、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