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知人论世,了解两篇短文得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在读得过程中把握文意,体悟陶弘景得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得意境,培育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得纯净美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得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得意境,培育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得能力。 难点:诵读,在读得过程中把握文意,体悟陶弘景得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景象万千,但欣赏者境界、生活阅历、具体得心境得不同。都会触发不同得感受,流露于文字,形成一篇篇脍炙人口名篇,今日我们走进《答谢中书书》,让我们去领略作者所描绘之美景,去品味游者得心境. 1、走近作者 陶弘景(4 5 6—5 36 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得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她商讨。时人称她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朗读指导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得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 理清文路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比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桌之间讨论沟通,解决疑难问题。老师巡视酌情指导。 3、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4、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答谢中书书》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得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四)、研读课文 探究欣赏 1、读《答谢中书书》,选两位同学用自己得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得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雄伟得山峰耸入云端,明净得溪流清亮见底。山得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得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得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