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身处逆境的柳树表现出来强大的生命力。 3,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奇妙,进而能够理解以坚韧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4,渗透了解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的写作手法能使事物特征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教学重点: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数处逆境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理解以坚韧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文对比,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让学生回顾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株柳树的 2,在作家陈忠实的心目中,这是一株怎么样的柳树 3,下面请大家随着作家的视角亲眼目睹这株奇妙的柳树,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它的奇妙在哪儿 轻声读课文 3———5 段。 4,组织沟通学习体会,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株柳树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株柳树的结实,浓密表达出来吗 5,这粗实,浓密的.柳树在平原在水边并不少见,可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它是奇妙的呢 6,学生沟通,老师相机点拨。 7,党你身处这寸草不生的原野,看到这株柳树时你觉得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设计点评:扣住奇妙,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从作家的视角感受高原一株柳的外形,学生通过读思说充分体现了这株柳树生存环境的恶劣,为这株柳树抹上了一层奇妙的色彩,同时学生在品读语言感悟语言的各个过程中走进了文本,提升了情感。 二,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1,我信任无论是谁,只要站在这株柳树前,就会忍不住去猜想它的生长历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 6,7 段,体会在作家的想象中,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奇妙 2,教给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3,组织集体沟通,主要抓住下面的关键句子理解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百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精神。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坚韧的精神。 4,这是一株充满生命的柳树,一株催人奋进的柳树,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棵树,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配乐朗读第五段) 设计点评:首先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体会柳树在经历干旱寒冷等一次又一次的摧毁重耳标次出来的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让学生对柳树坚韧生命力的感悟更加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