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 总分段落仿写教案读读 练练(三年级) 教学目标: 1、读读课文中的总分结构段落,体会作者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适当的方法和精准的词语,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练练,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学着自己围绕中心句写一写。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能够在练习中得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读读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上一堂有意思的课,揭示课题:读读 练练 我们读什么呢?我们来读一段学过的话。 2、一读 (1)出示: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 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中的一段话,快速默读。 (2)体会中心句,中心词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出示这段话吗?它是一种典型的构段方式。谁来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读一读。中心句里一般有中心词,你能找出来吗?对,下面两句 话就是围绕着中心句,把庐山云雾的“姿”和“态”写具体的。(板书: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3)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呢?我们来读读后面两句话。 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地方的云雾? 引读: 同学们看,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4)这句话,作者写得很巧妙,用常见的比方手法“??像??”,用了精准的词语“戴在”、“系在”,把庐山云雾的姿态写具体了,让我们如临其境。(板书:??像??) (5)下面我们看看:云雾弥漫山谷—— 云雾遮挡山峰—— “??是??”也是一种比方的手法。(板书:??是??) (6)小结:同学们,同样是比方的方法,可以用“??像??”,也可以用“??是??”的句式,但都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围绕中心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的。这段话是典型的把中心句放在开头,具体内容放在后面,我们就把它叫做总分方式吧。 (7)引读:老师读中心句,同学们读具体描写的句子。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一段典型的总分段落,用了比方的方法,精准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把庐山云雾的姿态写具体了。 3、再读 我们再来看一段话,也是很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出示: 原野喧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